(一)個人方面
甲 ) 心理方面
改善心理品質:真善美之心靈,明朗,淨潔,純真,穩定,沉著,輕 爽之心境,增進智慧及記憶力。
增進心理能力:思慮敏捷正確,唯善而念。
乙 ) 促進儀表方面
有端莊的儀表風采,舉止文雅輕便敏捷,容光煥發。
情緒穩定,莊重,沉著,自信。
有良好的公共關係,為人處世符合時務。
不易瞋恚,為人可親,對眾人有慈悲心。
丙 ) 日常生活方面
有助於鬆弛緊張。
促進工作與求學效率。
促進身體健康,身與心本息息相關,若心理健全,就對
疾病備有抵抗力。
丁) 道德品行方面
必是正見者,相信因果論,守護諸根,解脫魔羅。行為
端正,心地善良,使言行趨善。知足寡欲,愛好平靜,
忍耐力極佳。有慈善心,重公輕私。
必是正見敬仰者,謙虛忍讓。
(二)對家庭
甲)使家庭和氣幸福,因每成員有見於修行之益處,每人堅持戒律,以佛法治家 ,敬老慈幼,團結一致。
乙)使家庭興隆,每成員各司其職而不誤,意志堅定,同心合力,每逢挫折,迎刃而解。
(三)對國家和社會
甲)使社會安定:去除刑事案件及社會紛爭問題,無論是奸淫,盜竊,貪污舞弊,造因於人心缺少道德。心地不堅者,易受外界誘惑煩惱而動搖,然而修習禪定者,必意志堅強,道德心高,若社會每成員皆修習禪定,培養堅強意志,這些問題就無法發生,社會必趨安康和樂。
乙)產生紀律秩序與促成節約。一位時常以禪定來訓練心智者,心中充滿著真善美,自然而然地愛好紀律秩序,愛好清潔,遵守法律規章。因此國家城市潔淨可居,由於沒有草率之市民隨地拋棄垃圾,越馬路也遵守斑馬線而過等等。使國家不必浪費經費及人力來處理不守法律者所造成的社會問題。
丙)促使社會繁榮進步。當社會成員具有健康之心理,愛進步,愛護公務,每當有惡徒對社會居心不良,挑撥離間,製造分裂,必不得逞,因社會成員都具有堅定意志,講理由,慕愛清靜。
(四)對宗教
甲)使正確地了解佛教與其恩澤,進而體證修習止觀禪定,並不是荒誕不經,而唯有此路才能解脫苦海得證涅槃果。
乙)促使對三寶產生更堅定之崇敬,成為佛們之護法者,進而推廣更正確地佈教,弘法,修行之主力。
丙)延讀佛慧命,宏揚佛法。一旦信徒還持戒修行,佛教必依然昌盛不遜。
丁)成為擁護喜助佛法者,當體證修行之益處後,必勤勸親友共同布施,持戒及修習止觀禪定。
參考資料:
http://dhammakaya.org.hk/docs/?p=1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