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種善業,即不行十惡業。在一些佛學書籍中,用詞略有不同。
《佛學常見辭彙》所列內容分別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綺語、不惡口、不兩舌、不貪慾、不嗔恚、不愚痴』。
行『十善』之果報:若不犯五戒,生欲界天。
由於與十惡相對,所以十善業的具體內容是:
■不殺生:不殺害一切生命,非但不殺,還當行救人之善。
■不偷盜:不偷取他人財物,非但不偷,還當行布施之善。
■不邪淫:不行邪惡不潔之事,非但無邪,還當行清心寡欲之善。
■不妄語:不利用虛言誘惑他人。既不妄語,還當行實話實說之善。
■不綺話:不阿諛奉承,不花言巧語。既不綺語,還當行出言正直之善。
■不惡口:不用粗言侮辱他人。既不惡口,還當行冷靜安和之善。
■不兩舌:不在中間挑撥離間。既不兩舌,還當行勸人合作之善。
■不貪慾:不重視財富和情慾。既不貪慾,還當行清心寡欲之善。
■不嗔恚:不怨恨或記恨於人。既不嗔恚,還當行慈悲忍耐之善。
■不愚痴:不習非為是,或抱持錯誤的想法。既不邪見,還當行正心正見之善。
參考資料:
http://zh.m.wikipedia.org/wiki/%E5%8D%81%E5%96%8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