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戒
(梵文:पञ्चशीलानि pañca-śīlāni)
指『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佛陀菩提樹下悟道後即開始教導五戒,以此教導弟子,為佛教修行者的最根本戒律。不只出家眾,連在家優婆塞、優婆夷也應該遵守。
構成違犯與不違犯上述三條戒律的條件:
■離殺生(不殺生):有五個條件構成違犯離殺生戒:對像是有生命者;知道是有生命者;存有殺意;致力去殺;對象被殺死。
■離不與取(不偷盜):有五個條件構成違犯離不與取戒:有主之物;明知是有主之物;存有盜心;以各種方法取;該物被取離原處。
■離欲邪行(不邪淫):構成違犯不邪淫戒的四種條件:行淫的對象,其中包括男人與二十種女人行不淨法(其中包括母親守護女、父親守護女、父母親守護女、兄弟守護女、姐妹守護女、親戚守護女、家系守護女、法守護女、有丈夫守護女、買得婦、樂住婦、雇住婦、衣物住婦、水得婦、鐶得婦、婢取婦、執作婦、俘虜婦、暫住婦、罰護女)和女人與十二種男人中的一種男人行不淨法(其中包括母親守護男、父親守護男、父母親守護男、兄弟守護男、姐妹守護男、親戚守護男、家系守護男、法守護男、有妻子守護男、兩種已婚的男人、罰護男);清醒地覺知要和上面的任何一種女(男)人行不淨法;以種種方法行不淨法;如果男人與女人的口、生殖道或肛門這三道中的任何一道行事。如果女人與男人的口、男根和肛門這三道中的任何一道行事。
一般而言,「邪淫」是超過社會善良習俗之外的性關係,此一戒律依據時空背景不同會有部分的偏移。是不允許強姦、嫖妓、性氾濫、重婚、外遇等情事。
■(不妄語)而所謂妄語,包括說謊(顛倒是非,是說成不是,不是說成是)、誇大(五十說成七十或說成三十)、兩舌(搬弄是非,對某人如此說,對另一人又那般說)、惡口(罵人、毀謗中傷人)、綺語(有動機、有私心地說好話,或說無用的廢話)和不妄言
若人此生持守五戒不犯,未來世則至少能保住人身,能再投胎生於人,不墮於三惡道,但也有以下前提:
■不謗三寶
■孝敬父母
■不出佛身血
■不得假名出家,身出家而心不出家
參考資料:
http://zh.m.wikipedia.org/wiki/%E4%BA%94%E6%88%9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