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想改善工作效率的人來說,「打坐和腦部發展」這課題是相當吸引的。但縱使他們已能透過這課題使工作效率得到改善,他們內心的痛苦並未能被解除。所以,學習打坐的重點應放於提升心理質素方面。而在這社會中,「高質素的心應與高科技並肩而行」。
科學家強調,探討心靈的知識比腦部的知識更為有趣。「三摩地」比其他探討的題目更有深度,因為它可使我們解除痛苦。
文章來源:Ivy Chan
中文翻譯:Michelle Poon
對於想改善工作效率的人來說,「打坐和腦部發展」這課題是相當吸引的。但縱使他們已能透過這課題使工作效率得到改善,他們內心的痛苦並未能被解除。所以,學習打坐的重點應放於提升心理質素方面。而在這社會中,「高質素的心應與高科技並肩而行」。
科學家強調,探討心靈的知識比腦部的知識更為有趣。「三摩地」比其他探討的題目更有深度,因為它可使我們解除痛苦。
文章來源:Ivy Chan
中文翻譯:Michelle Poon
「三摩地」是巴利文,被譯作精神的集中,發展,培育,修煉,也指打坐的狀態(這巴利文有多個意思,會隨著文章的前文後理而改變)。總之,「三摩地」是指練心的過程,而它會使我們存在這個世界的時候,以至下一個世界的時候得到利益。世界在這裡的意思,是包括一切的存在與再生。精神的(良性)發展和打坐的主要目的,在於停止我們的再生,使我們不用再(以肉體的方式)存在。而精神獲得(良性)發展的副產品,是讓我們平日的思維,說話,行動,學習和工作,都得到質素上的提升。(待續…)
文章來源:Ivy Chan
中文翻譯:Michelle Poon
愿我们多造十种福行事:布施、持戒、禅修、恭敬、服务、回向、随喜、闻法、弘法、正直己见,愿这些福善功德成为我们未来解脱轮回的助缘。
让我们一起随喜与回向:愿此随喜的功德,导向诸漏尽。愿此随喜的功德,为证涅槃缘。我此功德分,回向诸有情。愿彼等一切,同得功德分。萨度!萨度!
《吉祥人生》 第五道法則內的一些內容
福德之果報
《三》 人生之路
我們的人生之路原來是由前生前世至今生今世的善業與惡業所規劃出來的。
福德在心靈方面以及品格方面的果報, 令我們與所期望地獲致來自外界的回報(如,財物、爵位、讚揚稱頌、幸福快樂)。
但是我們做善事、造善業之後,今生的人生之路是否會平坦康莊,是否會獲得最好的回報,仍要取決放前世造過的善業或惡業。
善業與惡業之間的亙動關係是異常複雜的。有時, 我們真心誠意地做善業,但過去世惡業的果報追至, 令我們蒙受他人的誣蔑, 遭天災人禍,以至令人錯以為做了善業到頭來也是不到好報, 對修功積德灰心喪氣。
其實之所以會這樣,皆因我們過去世的惡業正在以惡果回報, 但我們目前所做的善業依然存在, 不會化為烏有。 只要我們從此認真地積功積德, 不再造惡業,那惡果的回報終會歸零, 而最後將會獲得善業最完整的果報,得到幸福成功的人生。
現在解釋一下:
1.真心熱衷於打坐練習
要在打坐前,先讓自己有放鬆和愉悅的感覺(你可能為了應承了自己要打坐而打坐,但如果打坐要見到效果,你得真心地想去練習才可,千萬不要有強迫的感覺)。你可以先以一個好的淋浴作為打坐前的準備,又或在打坐前先憶念當天的種種善行(但隨著打坐有所進展,不論什麼都好,你都應該想得愈來愈少)。
2.持正念
當你的腦部停止思考,分析和漫遊天際,而持續處於舒適的狀態時,這種心境是處於正念狀態。
3.要有舒適感
當你的心愈來愈少想法,你的身心都會愈來愈有舒適感。你的坐姿要盡量舒適。先給自己的心一點時間,在打坐的初段慢慢地柔軟下來。這個簡單的練習方法要慢慢來的,要用柔和的速度去進行。
4.持續性
當你在打坐當中感到舒服的時候,就要把這狀態維持下去。
5.自己要明白,某次良好的打坐經驗從何而來(在該次打坐後寫筆記,記下相關的條件)。這會使你日後重溫時,找回合適的打坐方法,去再次獲取良好的內在經驗。
我們大家都知道應把自己的心定在身體的中央點。但如果你覺得在打坐的初段,把心放在別處較為舒適,這樣就不必管它。因為舒適感對打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事。但如果你覺得是時候了,你也可把心放在中央點。又或者它會自動自覺的回去中央點(因為你找到正確的打坐方法時,它就會回去)。
請看看打坐準則,去檢察自己的進度。
《知量》一書有關佛陀時代的當中艱苦狀況
※ 分清佛法和變辨別人,法與人要協調,通過解釋,讓世人了解只有消除煩惱才能脫離輪迴,以便在開示時,選擇適合不同性情、智慧及痛苦狀況的人能聽聞的法。
※ 培養師資與人才,加快實現穩固,讓世人養成知量使用"四事"的習慣。使自身不想惡、說惡與行惡,因為這些都是日常之苦生起的原因。 以平常心修習八正道,使心清淨,快速地證入佛法。如果能持之以恆精進修行,便有機會更快地証得出世間法,如佛陀一樣脫離生死輪迴。
There is a short but powerful and helpful teaching from our master (proved to work absolutely ), If you make yourself at ease you will be able to bring your mind to be still at the center of the body easily. And If you still your mind at the center of the body easily.. your success will come easily. The "success" means many many things.
The thing is how you will be able to make yourself at ease.. .body and mind ...?
From LP Ekachai
大師父(法勝法師)教了一個打坐的方法,這方法雖然很簡短,卻非常強而有力(而且包保起作用呢)。他說,如果你能放鬆自己,你便能輕易地把心定在中央點,然後,成功便隨之而來。這裡所講的「成功」是指多方面的事。
重點是在於你能否讓自己放鬆下來,無論在身體方面,還是在心理方面。
原文出處:LP Ekachai
Our master taught us that when you meditate, if your mind at the first level you will "see" inner exp of that level. When the purity of your mind is at second, third, forth. ..on and on. ..level , you will "see" inner exp that match that level. There may be millions of the experience to be seen. But you will know your self that yours mind is very pure from the feeling of so much happiness, that is the bottom line. So please do not pay attention so much about it during med. Let's it be, just MERELY SEE IT. Paying attention at your mind, whether it is still, indiferrent, lightened, soft and continuously IN BRIEF.. .and let it be that state. Remember this SHORT BUT IMPORTANT TEACHING.. ....CESSATION IS THE KEY TO SUCCESS.
From LP Ekachai
我們的大師父(法勝法師)教我們,當我們打坐的時候,如果我們的心是在第一個層次,我們會看到與之相應的同一境界。隨著我們心的淨化度日漸提升至第二,三,四及更深的層次,你會繼續看到相附的境象。雖然禪景是千變萬化,但我們打坐的底線, 無非是要透過打坐時的內在快樂,來認識自己的心的淨化度,也以此來更認識自己。所以,請別把注意力放在禪境上,應由它出現,僅僅看到了就可以。反而要把注意力放在檢察自己的心,看它有否穩定,有否跟從前有變化,有否更光明,柔軟,並把這過程要盡量簡單,舒服地進行,然後就定住這個狀態。
請記著這一句雖然短但非常重要的教導-靜止是成功之本。
原文來自:LP Ekachai
第一類 : 煩惱魔 (Kilesa Mara)
此類魔指煩惱,是一種骯髒的元素,通過強迫、勉強與控制,讓心產生焦躁。同時它也是想惡、說惡與造惡的起因,煩惱讓各種問題隨之產生。例 : 如,因嚴重的憂鬱症而想自殺; 貪婪想變富有而去搶劫銀行; 迷戀賭博欠下巨債,於是販毒集資來償還債務等等。這些邪惡的行為,都是因為心被煩惱壓迫與控制而導致,因此生活中少產生了各種各樣的痛苦。
第二類 : 蘊魔 (Khandha~mara)
此類魔指身邊。我們的身體其實是疾病的巢穴。如果身體衰弱,各種病菌就會趁虛而入並傷害身體,最後導致各種疾病的產生。身體之苦是日常之苦中最痛苦的一種,因此,佛陀教誨 : "身為苦本。"
第三類 : 業魔 (Abhisankhara~mara)
此類魔指不善業或罪惡,就是我們前世造惡的果報,具有毁壞的本質,成為行善積德的阻碍,這是人從出生到死亡遭受痛苦及貧窮的根源。
只要惡業沒有消完,果報就會一直跟隨我們到來世,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不斷遭受痛苦。例如,生來貧窮、天生殘疾、生為弱智等等。
第四類 : 天魔 (Devaputta~mara66)
此類魔指愚者,就是被煩惱控制心的人,他們一直想惡、說惡與行惡,最後成為對社會有危害的人。例如,搶劫、殺人、強奸、欺詐、吸毒的人等等。這正是給自身及他人造成共處之苦、謀生之苦的根源。
第五類 : 死魔 (Maccu~mara)
此類魔指死亡。往生後人們便失去了在今世為自己、家人及社會造福的機會,同時也失去了為來世累積功德波羅蜜的機會。有時還會將問題遺留給在世的人,令其遭受各種各樣的痛苦。
這五類魔魔軍,跟隨每個人並阻礙人們行善積德,阻擋証入涅槃的路。使人們一直專注於解決日常生活的問題,無緣生出智慧,探尋解脫生死輪迴之道。因此,人類就像囚犯,被囚禁在無盡輪回的監牢中。五類魔是奠定佛教基礎的主要障礙。
魔王的問題 : 控制五類魔對人類的破壞
魔王是五類魔的最高首領,他指使魔軍壓迫人類,讓人類遭遇各種苦,從而沒有時間尋找解脫輪迴之道。與此同時,他還會糾纏與阻擋佛陀與眾阿羅漢的弘法,希望摧毀佛教穩固的基礎,延遲佛教的傳播。
佛陀在覺悟之日見到魔王,在相見的那一刻,魔王就即刻請佛入涅槃。這就是魔王的真實本性,也是他的卑劣之處,他無時無刻不在危害人類,卻一直不現身。當佛陀發現輪迴的真相後,魔王想盡一切辦法阻撓佛陀的弘法,因為他害怕世人明了真理,並通過自我修行脫離生死輪迴,最後跟隨佛陀進入涅槃。
取自《知量》一書
法身寺《知量》當中的一些內容
佛陀時代的艱苦狀況 (當中三點)
※ 幫助世人脫離輪迴前
要先讓他們懂得如何消除日常生活的苦。為了脫離輪迴,充分利用時間,依據八正道如理修行,這是証悟佛法的唯一道路,而其餘的路都行不通。
※ 消除日常生活的苦
要從練習控制慾望開始。因為煩腦控制心而生起慾望,從而想獲得,想擁有,導致不斷地掙扎而誤入歧途。行走在錯誤的路上,做下惡業,產生無盡痛苦,生生世世都處於無盡的生死輪迴中。
※ 控制慾望要從訓練知量開始,特別是對"四事"的知量。煩惱之所以能控制心而生起苦,就是因為對"四事"不知量,這是慾望生起的根源。通過訓練而了解知量,心就不會被煩惱控制,欲望也就無從生起。同時,鋪張浪費追求"四事"的錯誤方式也不會出現,日常生活的苦得以減輕。人們便有充分的時間修習八正道,實現脫離生死輪迴的最終目標。
Not others’ oppositionnor what they did or failed to do,but in oneself should be sought things done, things left undone.
Dhammapada 50
不應觀察他人的過失,或已做與未做的(善惡)事;應只省察自己已做與未做的事。
法句經 50
Sandalwood or lavender, lotus or the jasmine great, of these many fragrances virtue’s fragrance is supreme.
(Explanation: Sandalwood, lavender, water-lily and the jasmine exude fragrance. Of all these varieties of fragrances the sweet-smell of virtue is the most supreme. This is because the fragrance of virtue is universally favoured. Besides, the fragrance of virtue spreads in all directions, even against the wind.)
Dhammapada 55
有檀香木、多伽羅、蓮花及茉莉之香,然而,戒行之香遠勝一切香味。
法句經 55
The mind is very hard to check and swift, it falls on what it wants.The training of the mind is good, a mind so tamed brings happiness.
Dhammapada 35
心難以受到控制,它非常迅捷輕浮,隨著喜好飄蕩與停留。能訓練心是很好的,因為已受到訓練的心能帶來快樂。
法句經 35
Having known this froth-like bodyand awakening to its mirage nature,smashing Mara’s flowered shaftsunseen beyond the Death-king go.
(Explanation: This body of ours is like froth, bubbles, or foam. It disintegrates quickly. The nature of life is like a mirage, an illusion. Therefore, one must give up these unrealities. To achieve that one must destroy Mara’s flower-arrows by which he tempts men and women. It is necessary that the truth-seeker should go beyond Mara’s region, to areas unseen by him. Mara knows only the realm of death. The truth seeker goes beyond that region to the ‘deathless’ (Nibbana) - a domain Mara has never seen.)
Dhammapada 46
知道此身如水泡般無常,以及
覺知它如海市蜃樓般毫無實質,他將切斷魔王之花,脫離死亡之王的視線。
(註:魔王之花是指三種輪轉,即煩惱輪轉、業輪轉與果報輪轉。)
法句經 46
「色」也有兩種意思:一是用肉眼所見的現象、環境;二者不是肉眼所見的,即打坐時發生的種種幻景、幻象,見光、見花、見淨土、見天國、見佛菩薩、見種種莊嚴的形象、影像等等。
其實,「光」本身也是色,如果你打坐進入比較深一點的定,可以看到無限的光,「光」是和宇宙全體結合在一起,你會感覺到自己跟宇宙合而為一,你就是光,光就是你,宇宙都是光。所以一進入這個境界的時候,會感覺到自己非常自在柔和,也非常的開朗。為什麼?因為放下了一切負擔,自己就是整體,是那麼自在;但那僅是輕安境,尚不是悟見自性。
因此,這裡說執著一切聲色,這聲色可以是粗淺的定境,也可能是神通或幻覺。神通很令人著迷的,看不到的東西,你看到了;不可能聽到的聲音,你聽到了,很多人就是追求這個東西。
很多人喜歡在打坐的時候見到上界的天國、他方的佛國,見到佛菩薩,見到你想見到的天或神。也有很多人喜歡一坐下後,自己的身體能打通什麼任督二脈,或發生什麼中脈、明點之類的經驗。有人可以看到自己的五臟六腑,看到自己的氣在動、血在走、經脈在運作,也可以看到別人在做什麼事。
例如:有人明明在打坐,還能看到有人在庭院裡散步,看到美國有人正在做什麼。曾經有一個人正在打坐的時候,看到一架飛機失事要掉下來了,他馬上打電話問航空公司這架飛機上是否有他的家人?果然,真的有一位他的家人在那架飛機上,兩個小時之後,電臺竟然報告,那一架飛機失事掉落了。相信嗎?你不能不相信,他確實看到飛機的號碼,飛機上有一個他認識的人,看得清清楚楚。
像這種情形是事實嗎?是事實,有人遇到這種情況,以為自己已經得到天眼,得到神通了。但是,即使能見到、聽到,卻無法挽救那架飛機的失事。
在臺灣有好幾個團體,他們一打完坐以後,就是談論這些東西,談剛才感覺自己身體在動,氣在動,看到光,聽到一些什麼聲音……,講得津津有味,眉飛色舞,以為打坐很有工夫。但是,從禪宗的立場來看,這些都是光影門頭事,與生死大事毫不相關。
何不與我心心同虛空去、如枯木石頭去、如寒灰死火去,方有少分相應。
於是黃檗禪師要說:「何不與我心心同虛空去。」意即倒不如把你心中的執著通底放下來,讓心就好像虛空那樣就好了。
虛空本身無物,很多人認為虛空裡有雲、有霧,有太陽、星星、月亮等東西,那是天空,不是虛空,虛空應該什麼也沒有。虛空的意思是在空中無一物,既然是虛空,什麼也沒有,不是光明也不是黑暗。要把你的心跟虛空一樣的空去,因為「虛空」即是真如,若能如此,庶幾與悟境相應。
Whatever foe may do to foe,or haters those they hatethe ill-directed mind indeedcan do one greater harm.
Dhammapada 42
敵人可能傷害敵人,怨家可能傷害怨家;然而導向邪惡的心,卻會帶給自己更大的危害。
法句經 42
法勝法師
佛曆2550年6月4日
《煩惱盛,智慧弱》
這個世界是煩惱匯聚之處,無論男女都還有煩惱在。當煩惱熾盛時,智慧便會薄弱,我們就會躁熱起來。但假使我們能夠維持內心的寧靜,時刻保持在定的狀態,則會有內在的清涼使心意堅固,不被任何狀況所動搖,也不會跟著外境起舞而煩躁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