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7日 星期五

《西方確指》正文(一)

三、《西方確指》正文
有人問持經咒的方法。菩薩說:“所謂的持經咒,其實是在持自己的心。關鍵是要直接明了自己的心地。如果只追求持得熟,誦得多。又或者以為,念某經某咒某佛,就有大功德。而不能句句銷歸自性,又不能明了如來妙諦,就認為可以獲得果證。你沒看見十字路口那些沒有眼睛,沒有腳的殘疾人,以及那些或男或女的乞丐,終日不住口的從早念到晚。他們所念的數目,一年何只數十萬遍。但終究還是殘疾人和乞丐,并沒有證得一絲一毫的果位。這是什么原因呢? 是因為無解無行的緣故。所以,可見持什么經,就要依什么經來修行。又要發大愿,或者求生佛國,或者求明心地,或者發大智慧,或者利濟眾生。這些,都是靠如來廣大弘通的力量,以成就修行人的心愿。這樣,才是真正的持經持咒念佛。
天然老僧因為久病不愈,想到徑山去等死,把尸骨葬在普同塔中。菩薩說:“你要住山等死,這是沒事找事。你愁那幾根老骨頭沒處安頓嗎!不知道眼光一落地,兩腳一伸直,任他刀砍斧斫,火燒水浸,都與你一點關系也沒有了。還為他作久遠的打算。也太愚蠢了。而且這個身體,就是在生的時候,尚且是沒什么意義的東西,何況是死后。你現在應該把其他一切事情都放在一邊,單持一句阿彌陀佛圣號,念念不舍。阿彌陀佛便和你成為好伴侶。大限到的時候,就會現身,接引你往生極樂世界。這樣不比你進山等死強嗎!而且,生老病死是世間難免的苦難。你即使久病不愈,也不要去管他愈不愈。只一念一心,生也由他,死也由他就好了”。
僧不二將要拜師受戒。菩薩說:“可惜啊可惜,相貌堂堂,儀表不凡,卻不知道反躬自省。所作所為,與俗人沒什么兩樣。我看你身在這里,而神識已經在地獄里遨游了。你必須馬上痛改前非,斷惡遵善。上求佛果,下化群生。不能再昏昏昧昧,浪費這有限的光陰,自己耽誤了自己,而萬劫沉淪在苦海中了。至于受戒一事,不受則已,若一旦受了,就不能有一絲一毫的毀犯。必須守護得清凈,猶如白璧明珠,了無瑕玷。這樣才能成就戒品。因為‘戒’是三世諸佛入道的根本,不能視為兒戲。如果要參學,應該親近善友,遠離庸劣之輩。親近善友,道業就容易成就;親近惡友,戒行就容易虧失。這兩句話,是你終身學道的關鍵。要注意,要切記啊!”
馬永錫兄弟,多生多世,一直是獵戶。一次進山,共同殺死了一只鹿。因此應當得短命的果報。又有一次,見到塔中的佛像倒在地上,他們便把佛像扶起來,恭恭敬敬的安放好,然后禮拜而退。以此善因,又再得到人身。菩薩為永錫開示前世姻緣后,永錫十分恐懼,想求長壽的方法。菩薩說:“往昔,在北方的妙覺寺,有一個童子沙彌,十六歲的時候,有一位相師,說人生死,分毫不差。他告訴沙彌,你在十八歲那年的秋天,就要死去。沙彌十分恐懼,夜里向佛祈禱說,愿在大藏經中賜我一卷經,我當終身受持,以求長壽。說完,泣不成聲,再拜而起。在大藏經中,隨手取得了金剛般若經。于是書寫受持,晝夜不停。而且持戒精嚴,了悟玄理。不到四十歲,就聲名遠播,敬仰而皈依他的人不計其數。后來,一直活到八十歲才坐化。他就是洛陽的微行禪師。這是唐玄宗開元六年的事。是我親眼所見。你現在既然害怕短命,想要求長壽,就應當像這個沙彌那樣做,發心書寫金剛經,勤行讀誦。并且求解義趣,這是內功德;從今天開始,不能再殺害物命,對待一切生命,要像對自己一樣的愛護。又要多積陰德,這是外功德。內外俱修,功德很大。自然能與天合體,這樣,便符合了夭壽不二的道理。還擔心壽命不會長久嗎!然而必須始終如一。象那位沙彌那樣,直到八十歲都不懈怠。這樣才與道相符合。千萬別有頭無尾,做個十天半個月,或者一年兩歲便丟手了。如果真能終生遵奉,從不間斷,而所求不滿愿,那么諸佛及我,就都墮入妄語了”。
菩薩為陳定端開示說:“你們父子一同奉行我的教法,這最為難得。但必須發長遠心,不能生起求感應的念頭。將修行這二個字,做的就像日常生活中的穿衣吃飯這些事一樣才行。
菩薩開示查定宏的母親說:“你宿向來有向道之心,而沒有遇到真正的善知識,真是可憐。現在,我將為你分別開示。你往昔做比丘的時候,努力精進,晝夜不懈。因為用心猛烈的緣故,在靜定中,忽然生起一個念頭:‘我為什么不能快速的成佛呢?’又有一天,聽到:‘諸佛無相,即心是佛。’這樣的話。又更加邪思道:‘既然諸法空寂,我心是佛,那還用得著修習嗎!’不知道這是究竟的空理,而不是初學者可以輕易說的。這位比丘從此竟墮入邪見之中,不再修行了。認為自己已經證得大道。所以從迷入迷,沉淪長夜。眾生真是可悲啊!求道而遇不到真正的善知識,未免會陷入羅網之中,不能不小心啊!現在,你要知道,因為往昔的邪見,所以感得五漏的果報;失去正見,所以又遇到邪師。親身被邪見之毒蟄過,怎么能不心生恐怖呢。現在,應該馬上發起正信,至心憶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國土”。
無朽為一位朋友問壽命。菩薩開示給他一首偈子:
人命如朝露  虛浮無定期  
未能逃夢幻   何必預求知
又開示說:“不用為他問日期,到臘月三十日,保證手忙腳亂。(后來,這位朋友果然在第二年的臘月三十日病死了。)無朽聽后,便求開示。菩薩說:“元柏,要知道。學道而不明這個心,就好像是建造房屋而沒有地基;要渡河而沒有船筏一樣。要明白這個心,就應當微細的觀察體會,這個身體,這個心是從哪里來的。既然四大(譯者注:一切物質是由地,水,火,風四種元素構成,這四種元素稱謂四大。)是虛幻的。心將寄托在哪里呢。既然身心都是虛幻的,那么整個世界和一粒微塵,便了無差別。眼前的萬事萬物,是從哪里生出來的,又是從哪里毀滅的呢。如果無生無滅,那么我們這個觀照與能觀照的主體,這兩者就都無所寄托了。這樣,自然會見到真如寂滅的境界”。
勾曲的孔生,持齋已經有二十年了,覺得自己衰老了,便問菩薩自己死后會怎么樣。說著,便泣不成聲。菩薩說:“不要悲哀,只要依照我說的,深深的相信,并且依教奉行,你自然會好地方安身。”然后便傳授他一首偈子:
西方有凈土  人天皆所依  
汝能修此門   安隱無驚疑
沈文州是傷寒名家,來到道場后對菩薩作禮。菩薩問他:“寒入心包,是什么病?”他回答說:“名中寒。”菩薩于是對大家說:“你只知道寒入心包,是名叫中寒的病。如果邪入于心,那可就是要命的病了。你們只是把身體的病當做病,又是調理,又是醫治的。而心有了大病,卻不問明醫,不求妙藥。任憑它受苦而不自覺。真可悲啊。”
陳大心,奉持教法,念佛極其誠至。菩薩開示他一首偈子說:
 八德池中蓮已種  果然一念甚宏深
 滋培雖藉如來力  長養全憑決定心
又對在場的人比喻說:“在這個世界,有人發愿往生,在極樂世界就會生出一朵蓮花。所以我這么說,你們應該生起深深的信心。”
孫中白喜好丹術。修了很長時間也沒什么效果,因此來到會上,給菩薩作禮。菩薩呵斥他說:“你這老禿,今天換上了這副嘴臉來見我么!我且問你,你的金丹什么時候煉成啊?”孫中白回答說:“我正想請您幫助我煉成呢!”菩薩說:“你如果煉成了,千萬留幾顆,別都吃到肚子里去。等你見到閻羅老子的時候,好做些人事送送。癡老兒,這事是絕對沒你的分的,不如做你的本等去。”孫拜謝。過了一會,菩薩又說:“癡老兒,你知道自己的本等是什么嗎?”回答說:“我求見性,這是我的本等。”菩薩說:“你知道這個性,是大是小,是青是黃。”回答說:“性沒有這些相。”菩薩說:“既然這樣,那么你想到哪里去求見性呢?”孫中白無話可說,便發起信心,要皈依菩薩,成為菩薩的弟子。并求菩薩賜個法名。菩薩便開示了一首偈子:
 性無大小青黃相  那有聲名任汝呼
 不達此中玄妙處  一言半字總淆訛
我現在,強給你立個名,就叫達本。你以后的光陰,不過七八年而已。別辜負了八百年前三十六載的苦行。”孫又問,自己今生會是怎么樣個結局。菩薩說:“結局就是結局,又問什么結局!”孫便問如何修持。菩薩說:“凈土法門,能普遍的攝受眾生。問到修持,你應當念阿彌陀佛,發愿往生。便一了百了。你從此就不會再有迷惑。”
菩薩又對眾人說:“古來的大圣大賢,闡微立教,都是至精至簡的。上士聽后便能領悟到,中下之士聽后便知道修行,最后都能同歸大道。以后的著述,便都文字繁瑣,言辭幽深,使得凡夫之人,隨意揣摩,于是以訛傳訛,深入于邪見之中,不能自拔,抱著幽暗的思想,最終淹沒在滾滾紅塵之中而不自覺知。比如達本,因為讀了‘參同’(道家的書),而開始悟真諸書,不知道修行的法要,自己信的偏了還誤導別人。自以為有所收獲,執吝不舍,結果白首無成,害得自己也煩惱。菩薩說,真是可憐憫者。所以你們既然知道以前錯了,就應當生起正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