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30日 星期四

佛醫

佛為大醫王。普治眾生身心等病。世間醫王。只能醫身。縱令著手成春。究於其人神識結果。了無所益也。為人治病。則當於醫身病時。兼寓醫心病法。何以言之。凡屬危險大病。多由宿世現生殺業而得。而有病之人。必須斷絕房事。方可速癒。欲滅宿現殺業。必須戒殺吃素。又復至誠念佛。及念觀音。則必可速癒。且能培德而種善根。至於斷欲一事。當以為治病第一要法。無論內證外證。病未十分復原。萬不可沾染房事。一染房事。小病成大。大病或致立死。或不即死。已種必死之因。欲其不死。亦甚難甚難。縱令不死。或成孱弱廢人。決難保其康健。不知自己不善攝養。反說醫生無真本事。每每醫生只知治病。不說病忌。況肯令人改過遷善。以培德積福乎。此是市井唯利是圖之負販心行。非壽世濟人之心行。況能令人因病而得生入聖賢之域。沒歸極樂之邦之無上利益乎。古人云。不為良相。必為良醫。是以稱醫士曰大國手。世間醫士之名已高極。若兼以佛法。則藉此以度眾生。行菩薩道。實為一切各業中最要之義。以人於病時。得聞不專求利。志期利人。發菩提心之醫士所說。必能令病即癒。自不能不生正信依行也。欲人取信。切不可計謝禮多寡而生分別。儻富者認真為醫。貧者只應酬了事。久之。人皆以謀利而輕之。則所說利人之話。人亦不信從矣。又須遇父言慈。遇子言孝。兄友。弟恭。夫和、婦順。主仁、僕忠。與因果報應之通三世。生死輪迴之經六道。有可語者。不妨以有意作無意之閒談。使聞者。漸漸開通心地。知生死輪迴之可畏。幸了生脫死之有法。能如是者。誠可謂即世間法以行佛法。由醫身病而癒心病。

參考資料:
http://blog.sina.com.tw/alanwang29/category.php?pbgid=10147&categoryid=21539

淨念相繼

一切法門,皆仗自力了生死。念佛法門,兼仗佛力了生死,仗自力了生死。非一生兩生能了。證初果人,尚須七生天上,七生人間,方證四果,四果則了生死矣。未證初果之人,升沈不定。今生很好修行,來生造大業者,百有九十多。證初果人,縱令以威力逼令造業,寧肯捨命,不肯造殺、盜、婬、等惡業。若不出家,亦娶妻室,若令邪婬,寧死不行。此人雖未了生死,決定不會下降。未證初果者則不定。縱一生兩生不造業,決難永不造業。故知仗自力斷惑證真之難,難如登天矣。念佛之人,必須生真信,發切願,決定現生求佛加被,到臨命終時,蒙佛接引,往生西方。平時念佛,如喪考妣,如救頭燃。又須以此法門,隨分隨力,與一切人說。又須事事盡己職分,便可滿願。欲看經,則宜先看《淨土五經》。欲看淺近之書,當看《印光文鈔》,《印光嘉言錄》。再欲看最初要,極深妙,又易於領會者,當看《淨土十要》。欲知古今往生事跡,當看《淨土聖賢錄》。念佛法門,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行、住、坐、臥,一切時,一切處,均好念。若衣冠整齊,手臉潔淨,出聲念,默念。均可。若睡倒,及衣冠不整齊,尚未洗漱,及到不潔淨處,或抽大小解時,皆須默念,不宜出聲。雖睡不可赤體,須穿衫褲。心中常存敬畏,不可放縱。欲攝妄念,第一要心存恭敬,常若身在佛前,不敢起別種念想。第二要字字句句,心裏念得清清楚楚,口裏念得清清楚楚,則妄想自漸漸消滅矣。即默念,也要聽,以心一起念,即有聲。自己的耳,聽自己心裏的聲,仍然明明了了。楞嚴經大勢至菩薩云,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注重在聽。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心,即意根。口即舌根。聽,即耳根。心念、口念、耳聽,此三根一攝,眼也不會東張西望,鼻也不會聞別的氣味,身也不敢放逸懈怠,故名都攝六根。都攝六根而念,自無汙雜妄念,故名淨念。淨念,必須要常常相繼不斷,故名淨念相繼。淨念相繼,能淨念相繼,久而久之,則得念佛三昧。此都攝六根,淨念相繼,為得三昧之第一妙法。故云,得三摩地,斯為第一。三摩地,即三昧之別名。如此念之,決有淨念常存,妄念全無之一日。

參考資料:
http://blog.sina.com.tw/alanwang29/category.php?pbgid=10147&categoryid=21539

2014年1月29日 星期三

治國平天下,修世道人心


今日之世道人心,陷溺已至其極。具憂世之心者,種種設法以維持之。否則人道將幾乎熄。誠可畏也。雖然,欲挽回世道人心,當從根本上解決,則用力而得效巨。有真知確見者,當必群相景從,如風偃草矣。醫家治病,有標有本,視其緩急,而為療治,未可以執一論也。今世道人心之病深矣,若只逐事而勸諭之,雖亦可以收移風易俗之效,固不如從根本上致力為得也,所言從根本上致力者,即提倡家庭教育,提倡因果報應。俾一切人知,各知為人之道,各盡己分。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夫和、婦順,主仁、僕忠

果能人各如是,則家門興盛,子孫賢善矣。又須常凜福善禍淫,善惡殃慶之說。以之自修,復以之教家人,則其家人優入于聖賢之域而不自知。故

孔子曰,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此語非特為有爵位者言,匹夫匹婦,同一責任、古人所謂天下不治,匹夫有責者,以天下人材,必從家庭中出。家庭有善教,自然子女皆賢善。家庭無善教,子女之有天姿者,習為狂妄,無天姿者,狎于頑惡,二者皆為國家社會之蠹。是知家庭教育,乃治國平天下之根本。而因果報應,為輔助教育之要道。

參考資料:
http://blog.sina.com.tw/alanwang29/category.php?pbgid=10147&categoryid=21539 

保產心法

保胎以絕欲為第一義。故保產心法,首戒交媾,婦一有孕之後,切戒交媾。所以昔人有孕,即另室,不與共寢,恐動欲念也。大抵三月以前犯之,則欲念起而子宮復開,多有漏下胎動諸患。三月以後犯之,則胞衣厚而難產。要知欲火傷胎,必致汙濁凝積。且兒身白濁、痘毒、瘡疾,醫治難痊,俱因父母不慎也。此初受胎一大關係也。果識得受胎,與臨產之關係,則凡有所生,自無墮胎及難產等患。而所生兒女咸皆資質龐厚,性情溫良。既少痘疹等毒,又復長壽康健。人果預知此義,則必致身心安樂,子孫賢善,丕振家聲,有益社會。所謂治病于未病之 先,即含致治于未亂,保邦于未危種種勝益。 

參考資料:
http://blog.sina.com.tw/alanwang29/category.php?pbgid=10147&categoryid=21539

2014年1月27日 星期一

吃素的好處&素食者要注意的

素食的優點如下:

第一:因植物食品中不含有對心血管構成威脅的有害物質,因此 素食可減少血管疾病的發生

    最近美國公布的一個研究報告証實,堵塞的冠狀動脈,可以通過素食、運動、服藥和減少精神壓力等綜合措施重新通暢,而不需要依賴手術打通;單靠素食也能達到同樣的目的。且在以後十年中不發生使心臟病猝發的冠狀動脈病:而不能堅持素食者,則出現了冠狀病重度再發。

第二:素食可以減少癌症發病率.尤其是直腸癌,結腸癌:這是因素食中含有大量纖維素,能刺激腸蠕動加快,利於通便,使糞便中有害物質及時排出,降低了有害物質對腸壁的損害。據美國有關資料,素食者比肉食者癌症發病率低百分二十至四十。

第三:素食可減輕腎臟負荷:

    素食對腎功能不健全的腎臟病患者來講,能起到讓腎臟[休息]的作用:腎臟病患者改為素食,外加乳制品的攝入,既可減輕腎臟負擔,又不減少蛋白質的攝入量,實為一舉兩得。

第四:素食對預防骨質疏鬆症亦有好處。

    眾所周知,老年人[尤其絕經後的婦女]為了防止骨質疏鬆,提倡多吃含鈣質的食品,而維生素C有利於鈣質的吸收。很多植物食品 [如綠色蔬菜,西紅柿和某些瓜果等 ] 含維生C。豐富:相反,動物食品有時卻能剝奪身體利用鈣質的能力:因此,有人建議.素食者喝些牛奶,以補充人體所需的鈣質,這樣有助於骨質增加密度。


吃素的好處:

    和一般人比較起來,素食者的血脂肪含量較低,也較少罹患心臟疾病和癌症,體重也較不可能超重,這是因為飲食當中攝取了較高的纖維素之故,此外還包括了生活型態的因素在內。素食者較具有健康意識,較不抽煙,其中許多人不喝酒或咖啡。現在素食之道的運動已愈來愈普遍了,即使只是一星期中有幾天吃素,這些人也都正在改變他們的生活型態,以降低卡路里和脂肪的攝取量。吃素是一種能維持均衡和營養,且又不貴的飲食方法。

均衡的飲食-我們曾提過攝取足量的B12、鈣和鐵的重要性。 
為求飲食均衡,素食者也需從五種食物群當中獲得一些養份:穀物 
類、蔬菜、水果、乳製品(或類似物)、和肉、雞、鴨、魚之外的 
其他蛋白質來源。

如果你是一個嚴格的素食者,你必須特別注意蛋 
白質的攝取。牛奶、乳酪、優酪乳、和所有醣類中都有蛋白質。葷 
食者的飲食中,蛋白質的含量都很高。吃太多蛋白質,真的對我們 
不好。如果你的飲食計劃是一個星期中只有幾天吃素,那你無需擔 
心蛋白質會不均衡的問題,你可能只要將高蛋白質的飲食改為對你 
較好的適量蛋白質的飲食即可。

組合食物以獲得蛋白質,吃素時需要組合幾種食物,以獲取製造 
完整蛋白質的氨基酸。合適的食物組合包括:豆類和穀類(如烤土 
司和豆類)、豆類和米、扁豆和穀類。

豆類和穀類對素食者而言,豆類和扁豆是不錯的蛋白質來源,它 
們含有很多纖素,而且無脂肪。

    有很多乾的或罐裝的種類可以選擇。它們可以加入任何菜色之中也可以做成甜點。

穀類、堅果類和種子類,例如胚牙、米、 大麥、燕麥片、小麥粉、和小米,這些都是很好的維他命、礦物質 
和未精練醣的來源。堅果類和種子類非常好吃,在素食中常用。堅 
果類具有多種不飽和脂肪,能補充纖維素,是很好的蛋白質、維他 
命B和礦物質的來源。把堅果類、穀類和種子類混在一起作業,能 
提供高品質的蛋白質。

水果和蔬菜也含有蛋白質,也是豐富的維他命、礦物 
質和纖維素的來源。 


放生日 24/1/2014

放生對象:市場待宰野生多寶魚

 

各人迴向 :

林麗雯: 迴向歷劫師長冤親債主等眾

禤志良:人心淨化,社會祥和

吳小迅:身體健康,學習優異 

潘志忠:迴向工作際遇順利,減少煩惱,家人和自己生活愉快,身體健康

梁凱欣:迴向親友身體健康

辛家碧:聰明乖巧,考試成績優異,身體健康,聽教聽話 

辛家瑤:聰明乖巧,考試成績優異,身體健康,聽教聽話 

李雨償:身體健康,天賜良緣

李壯鵬:生意興隆,身體健康,子女聽話 

林武華:生意興隆,身體健康,子女聽話 

李璧辰 迴向升職加薪

陳信禧 早日康復,遠離刀兵劫

小鄺,健康無病,命盡得以善終

關智仁,迴向歷劫師長冤親債主等眾

楊喻舜 迴向平平安安,工作順利,迴向歷劫師長冤親債主等眾

歐陽惠珊 迴向工作順利,迴向歷劫師長冤親債主等眾

袁廷芝 迴向歷劫師長冤親債主等眾

李桂芬 迴向歷劫師長冤親債主等眾

林啟榮 迴向歷劫師長冤親債主等眾

關映淘 迴向歷劫師長冤親債主等眾

廖素雯 迴向歷劫師長冤親債主等眾,迴向大家姐和寶寶健康平安

鄭志恆 迴向歷劫師長冤親債主等眾 

劉烱垣 迴向身體健康

趙嘉欣 迴向歷劫師長冤親債主等眾 ,生活各樣都有進步,家人及自己身體健康,父親早日康復

何家俊 迴向歷劫師長冤親債主等眾,生活事事順利,家人身體健康

邱淦初 迴向歷劫師長冤親債主等眾

陳月金 迴向歷劫師長冤親債主等眾,迴向健康延壽

陳信諺 迴向歷劫師長冤親債主等眾

潘美樺 迴向歷劫師長冤親債主等眾 

李蔚姗 迴向寶寶平安出生 

潘日升 迴向歷劫師長冤親債主等眾,生意順利

游佩芳 迴向歷劫師長冤親債主等眾

陳姵螢 迴向歷劫師長冤親債主等眾,子女工作順利,姍平安順產,母子平安,自己身體健康

陳江輝 迴向往生善道 

潘志光 迴向生活快樂

李月文 迴向歷劫師長冤親債主等眾,迴向公司的小人遠離,減少是非,身邊的人都開心快樂

周秀霞 迴向歷劫師長冤親債主等眾,迴向碩士得以取錄

周思敏小朋友 學業進步

周根基  迴向往生善道

劉譯蔚 迴向心想事成

葉朗丞 迴向心想事成

陳俊銘 迴向升職加薪

陳映霖小朋友 迴向長大後可成為獸醫

趙瑩瑩迴向歷劫師長冤親債主等眾,濕疹早日痊癒

賣魚泰哥及妹妹吳珊珊 迴向刀下亡靈及所有冤親債主

鄧妙琴 迴向找到合適工作 

曾靖淇 迴向歷劫師長冤親債主等眾 

 

迴向十法界,迴向淨土,迴向阿彌陀佛 

2014年1月25日 星期六

修行要務,立願為先

修行要務,立願為先”,建立大願為當務之急。菩薩又向眾弟子開示:“你們都憂慮自己的身還糾纏在世網裡面。”就是在家居士上有老,下有少,要謀生,要養家活口,有很多的事務要去做。“所以就擔心自己念頭不得干淨,沒有更多的時間來念佛。”對這麼一種憂慮,菩薩就開示了一個方法。這方法就是:你們只要發一個願。發什麼願呢?遠離娑婆、求佛加持度我的願,即煩惱為菩提。

世間的事情是很多的——紛繁復雜,你想了世間的事務,永遠了不了。如果有道心的居士,覺得家裡事情太多,太麻煩,恩恩怨怨、人我是非——這樣那樣是麻煩,但是麻煩裡面,你就感覺到這是我們的業力所感。我們有這個身體,就得為這個身體去操勞,就得要吃、喝、住、行;又有一個家庭,有子女、家親眷屬,這些子女、家親眷屬到這裡一來,又有緣——有善緣,有惡緣,有冤親債主,有什麼……錯綜復雜,於是人際關系也很復雜。

所以這些讓你就很麻煩,很煩惱,不得清淨。怎麼辦?遠離,厭離。一定下輩子不在這個人道裡面,糾纏這些人我是非、恩恩怨怨、功名利祿了。你要把這個願發起來。

這個願發起來,我的心就牢牢地歸投到極樂世界去,我一定要見阿彌陀佛。當你的這個願心很強的時候,那就會有一種轉換的功能。實際上這個願心就是菩提心,當這個菩提心發出來之後,原來奔走那些世間功名利祿的心,就會被這個往生見佛的心所轉換。至少在你的念頭當中,這個厭離娑婆、求生極樂見阿彌陀佛的心占主宰地位。

雖然也有名利的心在那裡,但是原來的主宰地位退到了其次的位置。那臨終的時候,是願力最先顯現,往生就如箭出弦,直奔極樂世界。這就叫“即塵勞而覺路”。“塵勞”,就是這個煩惱五欲勞煩我們,這是凡夫眾生日常生活當中誰也避免不了的。在家人就是要進入這個塵勞,但是這個塵勞你能夠覺悟,能夠生起厭離心,能夠把它觀空,能夠轉換一種求往生的念頭,這就是即塵勞而覺路,即煩惱為菩提。就看我們的念頭怎麼轉換

參考資料:
http://big5.xuefo.net/nr/article19/192777.html

極樂世界真有嗎?

(淨空法師《淨土大經科注》)「又《大乘義章十二》曰:理寂不起」。理就是實相,就是一切法的真相,一切法的本體,它不起心不動念,根本就沒有起心動念,根本就沒有一個波動現象。所以理,它是寂滅,它不起心不動念,這叫無生。慧,安住在這個理上,這叫無生忍。忍就是心安住在其中。有沒有現象?沒有,痕跡都找不到。理寂在哪裡?遍法界虛空界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它是一切法的本體,沒有它就沒有一切法,只要有法,你就能知道它在,但是我們六根接觸不到它。它不是物質現象,我們前五根接觸不到,不是物質現象,你眼晴看不見,你耳朵聽不到,鼻聞不到,舌嘗不到,身摸不到,它就在,這五根接觸不到,所以叫它做空。這個空不是什麼都沒有,它什麼都有,這就是法性身,這就是法性土。身跟土是一個意思,叫法性,簡稱叫法性。它不是精神現象,就是它不是受想行識,所以我們第六意識緣不到,我們第七識緣不到,阿賴耶的見分也緣不到。它不是精神現象,它也不是自然現象,它什麼現象都沒有,但是它能現一切現象,它是活的,它不是死的,非常活潑、非常靈明。所以要曉得,我們見到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在我們面前,他是不是從西方極樂世界來的?不是。他從哪裡來的?就在面前來的。西方世界在哪裡?西方世界你沒有聽到嗎?法性身、法性土。法性身、法性土,整個宇宙就是一個法性身、一個法性土,那阿彌陀佛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我一念他,他一現身就在我面前,就是《楞嚴經》上說的「當處出生,隨處滅盡」。我們修到最後也入到這個法性身、法性土,身跟土都融成一片,沒有形相,不是物質現象,也不是精神現象,也不是自然現象,所以說「言語道斷,心行處滅」,融成一體了。雖融成一體,各個還是一個完整的,就好像燈光一樣,燈放光,這裡有十盞燈,這個房間裡頭統統都照了,十盞燈光光融成一體,但是每一盞燈還是每一盞燈的光,你熄掉一盞,這盞燈就沒有了,妙不可言!我們成佛了,跟所有一切佛就像是光光融成一片,雖融成一片,各人還是各人的,一點都不雜。確確實實是一體,這一體你決定分不開,那光裡頭,你說光裡面哪個是這個燈的,哪個是那個燈的,你分不出來。入常寂光就是這個現象,常是永恆不滅,它不生不滅,寂是清淨寂滅。所以你就曉得西方世界含容所有諸佛世界,那就是西方世界。極樂世界真有嗎?真有。還有很具體的,具體的是什麼?那是極樂世界,就是法藏菩薩他發願要接引一切菩薩,他建了一個道場,建了一個學校,那個學校叫極樂世界。但是極樂世界是法性土,極樂世界人是法性身,這是我們無法想象的,我們現在只能用什麼?科學家所講的不同維次的空間。黃念老在這個經上也說,那是一個很高很高維次的空間,不是什麼三度、四度、五度,不是的,是不可思議的一個空間,真有,不是沒有。總而言之都不離開一句話,「一切法從心想生」,總不離開這一句。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科注(第一九一集)

參考資料:
http://big5.xuefo.net/nr/article19/192778.html

淨土法門大要


原夫眾生與佛。本性原無二無別。衹以眾生不守自性。為塵勞所污。習所染蔽。致迷悟攸殊。生佛迴別。惟眾生迷有淺深。根有大小。如來乃隨機設教。對病發藥。為實施權。開權顯實。於一乘法。作種種說。善根成熟者。令其直登覺岸。惡業深厚者。令其漸出塵勞。是以四十九年中。大小漸頓半滿之教。隨其種性。施以教化。宗教法門。多仗自力。縱令宿根深厚。澈悟自心。倘見思二惑。稍有未盡。則生死輪迴。依然莫出。況既受胎陰。觸境生覺。由覺至覺者少。從迷入迷者多。上根猶然如是。中下又何待言。生死了脫。是誠不易。惟念佛求生淨土法門。專仗彌陀願力。無論善根之熟否。惡業之輕重。乃至五逆十惡。但得生信發願。持佛名號。臨命終時。定蒙彌陀接引。往生淨土。善根成熟者。固頓圓佛果。即惡業深重者。亦得幸預聖流。較之仗自力者。其中難易得失。不待煩言而解。故此淨土法門。乃三世諸佛度生之要道。上聖下凡共修之妙法。諸大乘經。咸啟斯要。歷代祖師。莫不遵行。或以淨土法門。至簡至易。雖愚夫愚婦。亦能為之。遂藐視淨土。不知淨土一門。三根普被。十法齊收。華嚴入法界品。善財菩薩於證齊諸佛之後。普賢菩薩乃以十大願王。勸進善財。及與華藏海眾。令其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以期圓滿佛果。夫善財立登等覺。華藏海眾。無一凡夫二乘。乃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破無明證三德之人。尚爾回心念佛。願生西方。又華藏海中。淨土無量。而必回向西方。可知往生極樂。乃出苦之妙門。成真之捷徑也。夫一切法門。專仗自力。淨土法門。專仗佛力。一切法門。惑業淨盡。方可了生死。淨土法門。帶業往生。即預聖流。在佛在世時。眾生色心業勝。依仗自力。或可證道。今當末世。根劣障重。知識希少。若捨淨土。無由解脫。永明禪師。恐世不知。故特舉料簡以示來茲。誠迷津之寶筏。昏後之明燈也。修持淨土念佛法門。當以信願行為宗。信者當篤信佛力。彌陀如來。在因地中。發四十八願。願願度生。中有念我名號。不生我國。誓不成佛。今者因圓果滿。故我今念佛。必得往生。次信佛力慈悲。攝受眾生。如母憶子。子若憶母。如母憶時。定蒙接引。次信淨土法門。如永明禪師。四料簡所言。較諸餘法。其間大小難易得失。迥然不同。雖有餘師。稱贊餘法。不為所動。乃至諸佛現前勸慰。令修餘法。亦不退轉。此乃真所謂信也。願者。願以此生誓往西方。不取多生修習於穢土中。頭出頭沒。從迷入迷。復願既生西方。回至娑婆。度脫一切眾生。行者真實依教起行。大勢至念佛三昧章云。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則知念佛之法。當都攝六根。都攝六根之前。尤當先攝二三根。二三根者何也。即耳口心是也。將南無阿彌陀佛六字一句。一句一字。口中念得明明白白。心中念得明明白白。耳裡聽得明明白白。稍有不分明處。即是不真切而有妄想。(祇念不聽。易生妄想。)念佛要字句分明。不加思索。其他看經亦然。切莫一路看。一邊分別。則獲益少而情想多。昔有寫經者。至誠寫經。專心一意。祇管寫經。別無情見。迨天已黑。仍抄寫不輟。忽有人告以天黑。云何能寫經。爾時寫經之人。情念一動。遂不能寫。夫明暗之分。眾生之妄見也。眾生之凡情也。故當專心一意。妄盡情空之際。祇知寫經。不知天之既黑。亦不知天黑則無光。而不能寫經。迨至為人提破。無明動而情想分。妄念一動。光明黑暗。頓時判別。遂致不能寫經。故知用功之道。端在專攝。不事情想。若無思想。那有邪見。邪見既無。即是正智。又修淨土者。當提倡因果。是上智之人。固本乎倫常。了知其所當為。與其所不當為者。對中下之人。若不將因果之說。詳細剖明。報應事跡。昭然揭示。何以警其操行而束其身心。故因果為人道之初門。且篤信因果。亦自不易。小乘初果。大乘初地。乃真能篤信因果者。初地以降。初果以還。一遇違緣。殺盜淫妄。且不可保。起惑造業隨之。而聰明之士。猶或小視因果。以為此不過為中下人告。不知粗知其意。不足稱為信也。知而不能躬行實踐。亦不足稱為信也。惟初果初地。預流聖人。乃能不受後有。不受後有。不入色聲香味觸法之人。乃能稱為篤信。故夢東云。善談心性者。必不棄離於因果。而深信因果者。終必大明乎心性。顧何以世間念佛人多。真能了死者少。祇以念佛之人。無深信切願。但求福報。希圖來世富貴。不知希圖來世富貴。譬如仰天射箭。力盡則還。非但無益。且有損也。即如今世念佛。感人天福報。有福報而無正智。以有福報故。則有勢位富貴。以無正智故。則愚癡而不信因果。夫以不信因果之人。處勢位富貴之地。如虎附翼。益增其惡。故福報愈大。造孽愈多。既造惡業。應受惡報。此所謂三世怨也。故念佛者。斷不可存福報之心。當以猛利直前。往生西方。為了脫生死之妙法。故徹悟禪師云。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十六字。為念佛法門一大綱宗。又云一句彌陀。我佛心要。豎徹五時。橫賅八教。甚哉一句彌陀。微妙難思。惟佛與佛。知其究竟。等覺以還。尚有未盡。所謂菩薩少分知。若我輩凡夫。尤當信而行之。


參考資料:

http://blog.sina.com.tw/alanwang29/category.php?pbgid=10147&categoryid=21539

2014年1月24日 星期五

萬惡淫為首

佛說:「人在這個世間,不冒犯他人的婦女,心也不思念邪僻的事情,因為這個緣故,可以得到五種善的果報。第一是不會損失金錢,第二是不會懼怕官府,第三是不會畏懼他人,第四是死後可以升天,得到天 
上的玉女,做為自己的妻子。第五是從天上下生到世間,多是端正的婦女;今天見到有些人,長相端正美好,這都是他前世的宿命,不冒犯他人的妻女所得到的果報啊!反之,人若是在這個世間放蕩邪淫,冒犯 了他人的妻女;因為這個緣故,會感得五種的惡報
惡報 一:是家庭夫妻不和,常常損失錢財;
惡報 二:是畏懼官府,經常受到官府捶杖的處罰;
惡報 三:是自己欺騙自己,常常會感到恐懼怕人;
惡報 四:是死後投生到太山、抱柱及火床地獄之(附圖)中,在鐵柱燒的赤熱時,卻當作是美女一般去抱她,受盡炮烙刑罰之苦,這是因為在世時冒犯他人的妻女,才會得到這種的災殃;而且這種刑罰都是自己罪業招感的,要經過幾千萬年才能受完啊;
惡報 五:是從地獄中出來,投生為雞鳧鳥鴨;而這一類的禽鳥,淫佚是不避母子的,而且也沒有節制;但是馬兒知禮,雁守貞操;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而雞鳧的淫佚,卻是沒有知足的時候,這都是因為牠們過去世中邪淫,冒犯了他人妻女的緣故,才會受此雞鳧之身的果報,並一直受人們宰殺烹食,這種的痛苦,說也說不盡啊!」

佛說五戒當中,其中一戒是不邪淫;若是能夠受持此戒,就可以感招得到今生來生父母眷屬、長壽康寧和睦喜悅、妻子女兒貞良的果報。報應經說:「有一個鬼問道:『自從我受了這個鬼身之後,就感到非常的恐怖,經常害怕被人追捕拘拿捆綁,加諸我各種的苦楚毒害,根本就沒有一點歡喜之心,我到底是犯了什麼罪過才會這樣啊!』目犍連尊者回答鬼說:『這是因為你在做人的時候,喜歡行邪淫,冒犯了他人的妻女,因為經常怕被別人發覺,所以心才不安;今天你所受到的痛苦,只是現世的花報而已,而你的果報則是在地獄啊!或是臥鐵床,或是抱銅柱,像這樣痛苦恐怖的罪罰,說都說不盡啊!』」

【再析】文昌帝君天戒錄說:「姦淫他人的妻女,玷污了閨門中的處女,要在地獄中受苦五百劫,才能夠脫離地獄,投生為騾或是為馬;又過了五百劫,才能夠再得人身,做娼妓或是做戲子。奸宿寡婦或出家的尼眾,敗壞別人的品行志節,在地獄中要受苦八百劫,才能夠脫離地獄投生為羊或是豬,供人宰殺;又過了八百劫,才能夠再得人身,做啞吧或是聾子,或是五官四肢不全殘廢的人。

而以卑亂尊,以長亂幼的惡行,更是敗壞了人倫綱常;在地獄要受苦一千五百劫,才能夠脫離地獄,投生為蛇或是老鼠;又再經過了一千五百劫,才能夠再得人身;或是在母親的胎中就死了,或是在嬰兒的時候
就夭折了,畢竟不能夠享有長壽的福報,所以犯了邪淫的罪惡報應,實在是可悲啊!」

閨箴說:「婦人若是犯了邪淫的罪孽,終身都不可能洗清這個罪孽的,就算她有孝子慈孫,也不能夠替她洗清罪孽。所以淑女名媛,一定要守身如玉,不可以有半點的瑕疵犯行啊!倘若遇到了狂徒,當下就要嚴厲的拒絕,自然對方就不敢再進犯自己,這就是所謂的「香閨正氣」,連鬼神都會來照顧保護她啊!若是婦人淫亂,難道就沒有惡報了嗎?陰間的法律,是處罰她投生為豬或狗,以懲治她的罪,又豈只是在陽間遭人唾棄咒罵而已。這裏特別說出來,以做為婦人淫亂的警惕啊!」

【再論】凡是人最容易失足的時候,就是在美豔當前,難以克制欲望衝動的那一剎那了;因為這個時候有三種魔;第一、當你眼睛看到的時候,對方妖豔的姿態,就攢到了心中;使得骨頭髮熱,神識都飛騰起來,就像煙霧騰起火焰熾烈一樣,這就叫做火魔。而欲根開始發動,任督二脈暗中的開啟,就像堤防將要崩潰,急流就要衝出一樣,這就叫做水魔。而水火相互的烹煮,身體和魂魄互相的激蕩,就像輪子不停的轉動,圓環沒有邊際一樣擴散,這就叫做風魔。這裏所講的三魔,也就是所謂的三關,要想斬三魔,過三關,沒有別的方法,就只有慧劍一把而已;也就是說,忍耐再忍耐啊!堅忍再堅忍啊!很忍再很忍啊!所以再怎麼的饑餓,也不能夠去吃那老虎吃的食物;再怎麼的口渴,也不能夠喝那有毒的酖酒,這就是忍的說法。當兩個人在互鬥時,彼此都拼命想要奪下對方手中的刀子,縱然是手流血了,也不肯放下手中的刀啊!而打敗仗的軍隊奪路逃命的時候,就是背後中了箭,也得忍痛不能夠回頭啊!這就是堅忍的說法。毒蛇螫了手,壯士立刻就拿刀斬斷了手腕;毒箭射中了身體,英雄立刻就忍耐疼痛刮骨去毒,這就是很忍的說法。在這千鈞一髮的關頭,能夠守得定,忍得過,就能夠感動天地鬼神,而自己的修持,也能夠功圓行滿了。若是一念的依回猶豫,必定就會把持不定;而對方只是路邊的野花,轉眼就成空了;而自己因為犯了邪淫,卻從此被減除了壽命,減除了福祿,甚至因此而招致了殺身之禍;而且命中應該富貴的人,卻因此而轉變為貧賤之命了;命裏應該平安,卻因此而轉變成了災禍;命裏應該有兒子,卻因此而變成了絕嗣;本來希望能夠生下貴子賢孫,卻偏偏生下了下流的孩子;而且還有地獄的果報,來世的報應,畜生的報應,妻女淫亂的報應,子孫窮困的報應,與娼妓戲子的報應;這都只是因為自己片刻念頭的偏差,所招致無邊的災禍惡報啊!這是何等悲痛啊!怎麼敢不忍耐呢?怎麼敢不忍耐啊!

【再析】遏止邪淫的行為,最有效的預防方法,就是做人家的父兄師長朋友,在平常的時候,就應該要教誨開導子弟,務必使子弟能夠深信因果;在暗室之中,做了虧心的事情,神明的眼睛,就如同電一般的看得清清楚楚;一個人若是對於禮法因果,和禍福的報應,能夠深信,絲毫都不懷疑,自然就會在接觸外境誘惑的時候,能夠猛然的省悟,立即的回光反照,而不會做出苟且的事情了。

在風花雪月的場所中,失足的人實在是太多了啊!因此招致了半生的淪落而窮途潦倒一生;連看到自己的影子,都會感到慚愧惶恐;而又有幾個人能夠做到守持著正道不被污染呢?整天禁戒著自己不要淫欲,而淫欲之心,反而卻特別的熾盛;碰到別人,就說要減少欲望;而欲望的種子,卻更是滋長的厲害!如果還是放縱情欲而不悔改的話,那麼就即將要招致自己惡貫滿盈的後果了!又如果開始的時候迷惑,而最終能夠覺悟的話,那麼災殃就漸漸會離去,而福報也就會跟隨而來了。宋朝的謝上蔡先生說:「天的道理,必定會加禍於犯了邪淫的人,而不會加禍於已經懺悔改過的人。」這是真話啊!

邪淫的罪報,既然是如此的嚴重,則預防邪淫的功德,與誘導邪淫的罪過,他們的報應自然就不會輕了;因此普願人人,都能夠吐舌上的青蓮,揮桌上的彩筆,表彰感應的道理事蹟,來救度超拔廣大迷惑的眾生啊!要輾轉的流通,互相的勸導;或是在大庭廣眾下,大聲的疾呼;或是在密室之中,苦口婆心的規勸;不要擔心別人的嘲笑,也不要回避別人說我們迂腐;只要宛轉的勸導,必定能夠使聽的人大發深省而受益無窮啊!能夠這樣做的人,豈不是愛人以德,自求多福的君子嗎?

現代人的口業,沒有比喜好談論女人,述說淫穢的事情還要嚴重的了;而且還多方的揣摹相互研究,一人唱說而百人應和;每每因為說的人講的津津有味,於是使得聽的人就想要躍躍欲試。要知道邪淫的罪惡,和不為人知的隱私,實在關係到一個人終身的名譽和節操;所以偶然的講錯了一句話,就會產生無窮的災殃,而且觸犯天怒,莫此為甚啊!還不如常常說些貞潔和邪淫的果報,以扶助支持名教綱常,這樣可以獲福於天,豈不是更好嗎?

參考資料:
http://blog.sina.com.tw/alanwang29/article.php?pbgid=10147&entryid=573320

2014年1月22日 星期三

念佛人消惡業不只今世

有一天,印光大師收到一位周頌堯居士的來信,信的內容是這樣的:

 「我有一個疑問,想請求老法師慈悲開示。弟子吃素念佛已經多年。佛經中說:信佛之人,為十方三世諸佛之所護念,天龍八部、大力神王常擁護。以前所造的惡業,也會漸漸地消滅,縱使有怨親債主,也不能危害到我們。我相信這決不是虛妄之言。

今年三月間,我接到一位親戚從上海寄來的訃聞,死者張老太太是一位非常虔誠的佛教徒。吃素二十多年,常去道場聽經。平日喜歡勸人念佛、吃素,心地非常慈悲,一且常作善事。沒想到,有一天他送素菜去給某位師兄,在馬路上行走,卻被汽車撞死。我聽到這樣的消息,心中非常地驚訝惶恐,到現在還是感到疑惑無法理解,就連平日我們一起念佛的居士,聽到這樣的消息,也都感到非常地不安。

所以我特別寫這封信,懇求老法師開示,告訴我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還有,這位老太太臨終時受到這樣的痛苦,能否往生西方?請求老法師把這樣的道理說個明白,可以使大家安心地念佛,不再懷疑,非常感激您!」

印光大師閱完來信,提筆回復:

「接到你的來信,知道你對於佛法的道理,尚未真正的明瞭。我們從無始以來所作的惡業無量無邊。《華嚴經》說『如果我們所作過的惡業有體積或形狀的話,那麼即使像十方虛空這麼大的空間,都裝不下。』我們必須知道,一個人如果以真誠心去修持,便可以轉業。他可以把後世嚴重的果報轉為現世輕微的果報。我們凡夫肉眼,只能看見現在發生的吉凶事情,不能知道過去跟未來的因果是怎麼一回事。

這個老太太多年的精進修行,一旦遭到慘死,也許她這個苦報,可以消滅她以前所造過本來應墮三惡道果報的惡業,而轉得生善道;或者如果她在生前,真的相信併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她也可在命終之後得生西方。但是因為我們沒有神通,不敢亂猜測,說她絕對往生西方,或絕對沒有往生西方。我們可以肯定的是,作善必定得善報,作惡必定得惡報。如果作善之人得到惡報,是她前世所作的惡業所產生

的果報,不是現在所作的善業果報。你們見到這位老太太得到這樣的果報,心中便有作善事沒有善報,不足以行善的想法,這是錯誤的邪見,所以你們才會覺得驚恐懷疑。這樣的知見,其實跟沒有學佛的人沒有兩樣。

假如真正相信佛所說的話,絕對不會因為發生這樣的事,而對佛法產生驚恐懷疑。因為關於因果的道理,是重迭無盡的。今天種下的因還未產生果報,但以前所作的業成熟了,就馬上產生果報了。就好像種稻子一樣,先下種的人先收成;又好像欠債一樣,有權勢、有權力的人可以先討到錢。明白這些道理的人,不管遇到什麼境界,絕對不會懷疑因果有誤,或懷疑佛法不實。如果不知道因果的道理複雜,而產生懷疑,那是因為還沒有具足正確的知見。如你所說,念佛的人有三寶加被,龍天護佑,這是一定的道理,不至於有所虛妄懷疑。然而,把後世嚴重的果報轉為現世輕微的果報,這樣複雜的道理,我們就不可得知了,所以不免有這種不合理的疑惑產生。

從前印度有一個戒賢論師,德高一世,名震印度各國。但卻因為他以前所造的惡業,所以生了很嚴重的病,他的病讓他非常痛苦,幾乎到了無法忍受的地步,因此想要自殺。後來感得文殊、普賢、觀世音菩薩現身,勸他說:『你從前曾多世作為國王,惱害眾生,本來應當長久墮入惡道之中。現在因為你宏揚佛法,所以以人間的小苦,消滅長久墮入地獄的大苦,你應該忍耐。』不明白前世因緣的人,都會說戒賢師不是得道高僧,才會生如此嚴重的病!或者有人也會說:『像這麼有修行的人,都會得到這麼嚴重的病,佛法還有什麼靈感跟利益呢?』沒有善根的人,就會因此而退道心;又或者看到造惡業之人,得到善報,同樣也對因果起了懷疑。殊不知其實這都是前世所造的因,而後來得到的果報。既然作善的人可以把後世嚴重的果報轉為現世輕微的果報,當然也有些造惡的人會把現世輕微的果報轉為後世嚴重的果報。這些因緣果報都是複雜而難以說明的,祈望你能明察。」

原文:《印光法師文鈔續編》上冊,頁三○ 
出處:節錄自《印光大師的啟示》釋見文法師 編述

參考資料:
http://blog.sina.com.tw/alanwang29/category.php?pbgid=10147&categoryid=21539

《人字發隱》原文及譯文

原文

  人為倮蟲之長,身不過數尺,壽不過數旬,竟與高厚悠久莫測之天地,並稱三才,其義何屬?須知才者,德能之稱。天以普覆萬物,生成化育為德能。地以普載萬物,含養滋培為德能。人以贊天地之化育,繼往聖,開來學為德能。設無人之德能,則天地之德能猶有所憾。由得人參贊繼開之德能,俾天地之德能,圓滿充足,豎窮三際,橫遍十方。人與天地並稱三才者,此也。人之德能,大端有四。人者,仁也。仁慈恻隱,自利利他,故名為人。人者,忍也。忍勞忍苦,擔當柱地撐天之事,故名為人。人者,任也。力任孝、弟、忠、信、禮、義、廉、恥、之八德,俾無所歉缺,故名為人。(此八事,匹夫匹婦皆能為之。此乃參贊化育,繼往開來,撐柱天地之大事。若一疏忽,或亡一二,或八字俱亡,則成冒名之偽人,非與天地並名三才之真人矣。若能類推,則希聖希賢,學佛學祖,有余裕矣。)人者,盡也。盡儒教倫常之道以敦倫,盡佛教心性之道以證心,故名為人。人之義,大矣哉。願一切同倫,各各擔荷人之四義,豈獨吾國之幸,實天下萬國之深幸也。或曰:“汝作此說,汝能一一無憾否。”答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我悲我之一一有憾,冀一切同倫一一無憾,以免一一同倫,臨壽終時,猶有如我無窮之深悲也。君不見《未曾有因緣經》野干說法,天帝釋拜聽乎。使盡大地人皆為天帝釋,亦不至不許野干開口,君何得固執人我相而責我乎。我知過矣,後不再說。”(民二十七年為一弟子說)——《印光法師文鈔》之《人字發隱》印光大師 著述

譯文

   人作為無羽毛鱗甲遮身的靈長類動物之首,身長不過數尺,壽命不過幾十年。而竟然和高厚悠久無法測度的天地,並稱之為三才,是什麼道理呢?要知道才的意思,就是德行和才能。天以普廣地覆被萬物,和孕育教化滋養萬物作為德能;地以普廣地承載萬物,和包容養育萬物做為自己的德能;人以輔佐天地的教化和孕育、繼承往聖前賢、開導未來後學做為自己的德能。假如沒有人的德能,則天地的德能仍然有所欠缺和遺憾。由於得到人參於、輔佐、繼承和開導的德能,使得天地的德能,就能夠圓滿充足,豎窮盡過、現、未三世,橫遍滿十方世界。人和天地並稱為三才的原因,就在於此。
   人的德能,大抵有四。人的意思就是仁,仁慈恻隱、自利利他,所以叫做人;人的意思就是忍,忍耐辛勞、忍耐艱苦,擔當柱撐地天的偉大事業,所以就叫做忍;人的意思就是任,極力承任孝、弟、忠、信、禮、義、廉、恥做人的八種德行,所以叫做人。(這八件事,普遍男女都可以做到,這就是參與輔佐天地的教化孕育、繼承聖賢開導後學、撐柱天地的偉大事業。如果一旦疏忽,或者亡失一、二,或者八種德能全都亡失,那麼就成了空有名義的虛偽之人,並非是能和天地並稱為三才的真正人了。如果能以此類推,那麼達到聖賢人的修養和學習佛法、成就道果這一樁大事,就能夠寬綽有馀了。);人的意思就是盡,努力盡到儒家倫常的綱要以敦守人倫、恪盡職分,努力修持佛教心性的道法以徹證真如自性,所以叫做人。人的義理,太深廣了。
   希望所有的人,各自都能擔當人的這四種義理。能這樣做,豈止是我國的福氣,實在也是天下萬國的福氣。或許有人會問:“你這樣說,你自己能做到完美無缺和毫無遺憾嗎?”我回答道:“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我做得有所欠缺和遺憾的地方很多,因此使我感到難過。希望所有的同倫都能做到無有欠缺和遺憾,以此希望能免除所有的同倫在臨命終的時候,不會像我一樣有著無窮的深深的忏悔、悲歎。先生不見《未曾有因緣經》中野干說法,天帝釋恭敬拜聽嗎?假如盡大地上的人都如同帝釋一樣聰明正直,也不至於不許我如野干一樣開口勸勉大家吧,先生為什麼要固執於人我相而責備我呢?我知道我的罪過啊,我以後也不再說了。”——佛弟子  敬譯

參考資料:
http://big5.xuefo.net/nr/article12/121538.htm